佛對我開示: 要我講解 "孔孟之倫語"給大家聽, 因粱皇寶懺,比起倫語更加難以做到,故先從倫語學習起 ! 做人都做不好,談什麼胎藏界法? 無上瑜伽? 本尊法?

小加註:

老子,是文殊菩薩降生示現,教化世人; 

孔子,是觀世音菩薩降生示現,教化世人
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
引用自網路

101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學而時習之,不亦悅乎?有朋自遠方來,不亦樂乎?人不知,而不慍,不亦君子乎?”

 

 【注釋】 " 子:對男子的尊稱,這里特指孔子。曰(約):說。時:時常。習:用於實踐,實習。亦:也是。乎:嗎。朋:同學為朋,同志為友。慍(運):怨恨,惱怒。"

 

 【譯文】 孔子說:“經常學習,不也喜悅嗎?遠方來了朋友,不也快樂嗎?得不到理解而不怨恨,不也是君子嗎?”
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
小加註:

1. 經常的學習,不也喜悅嗎? 學後,還要經常複習,這件事也很重要 ! 這樣才能成為法器 !

經常的學習,這件事是太棒了的事,如果不學,或停止學習,或不願學,或不願多學,這個人就糟了.  就會自以為自己了不起,誤認為應以他為天,心就會起狂慢心,變的越來越粗俗低下.

因為學習,可以將腦袋裡原本斷掉的電子重新連結起來,甚至會連結不同的電子路線,人就越來越靈活,越聰慧. 

而那些不學之人,腦袋就越來越遲鈍,慢慢老了,變老人癡呆狀.

越學就越聰明聰慧,腦袋越來越好,就聞一知十,聞一知百,變成 法庫 !~! 

 

不學之人,懶得學習之人,居然反學空性! 這件事情最大條!

不僅少了好奇心,在未達"無學",就停止學習! 在未能學到"圓滿大智慧之前",就停止學習,反而將身心一切通通歸納於 "空性".  這樣的人修行,如果禪定,便會入魔境.

此要如何跟你解釋呢? 我想一想 !!

先舉第一例: 例如,本應該先學行37道品,卻不願學習,不願學行,在滿身是罪業下,不僅不修正自身心,反而將一切都歸於"空性",如此,導致一個人變成冷血無情,寡廉鮮恥 ,所行所思所言都無因無果!!

現在市面上許多人,都朝向於"空性"學習,不學習37道品,如此腦袋空空,沒有電子連結,腦袋是殘破斷劣狀態,故,所思所言所行皆下劣.

如果用這等"空"心思在修行,不僅不好學,還心很冷漠如搞木死灰.

那些嘴巴常掛空性的人,常做出"無因無果"之事. 嘴巴常說"空性嘛,不要執著". 做出強暴女人之事,居然無恥的說"空性嘛,不要執著". 

那種男人讓女人懷孕了,他說"空性嘛,不要執著,妳自己的事",女人說那要殺了小孩拿掉? 男的說"空性嘛,不要執著".

你們看,是不是他已變成一種著了空魔狀的人呢?

故,佛言:初學之人,不可先修禪定, **(因為不可空心禪定,那樣會入魔,滿身罪業會被附身,通靈)

所以,對"學習",應該生起喜悅心 !! 要好好的學習!! 好好的習行!!

且,光說不練,沒用的 ! 所以,要實行之 !!

 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2. 朋友自遠方來,應該很開心 !

朋友好久不見了,現在來了,應該很開心才對,這樣才是正常反應. 稱:有情,有這份感情! 是情感自然的流露 ~~ 這是一種真性情的反應 ! 

如果"無情",就是,多年不見朋友來了,這個人居然聽而無感 !~ 居然用空性反應 !! 這就"不正常", 這個人不正常 !! 那些入空魔之人,就會有這種反應!! 他說"朋友不重要,來也空,去也空"

我是這樣認為啦,把他放到空無一人荒島,長達千年,讓他空個夠 ! 讓他嚐一嚐何謂孤單寂寞痛苦. 沒人理他的孤單老人.

因為"有情反應",這份情,將是修行一個很重要的因素,"情", 對人有情!

如果無情,跟石頭枯木無異 !  

就是有情,所以,同學同袍之間的連繫,就是這份情. 沒有情的人,對主是否有情呢? 答:同樣是無情 !! 

在本尊宮殿裡,都是主眷及部下. 主子在挑選眷屬部下,就是看這份情,越有情之人,越會被挑中. 佛菩薩選人,就是要首選"有情之人,然後,將此人帶入淨土. 

佛菩薩挑人,男的挑選"重情,忠心之人",女的挑選 "忠厚"之人. 之後有空再講多一點.

 

所以,有朋自遠方來,是開心的事,就招待朋友吃飯 !!

這樣的人,情意濃厚之人,自然樂於獻供養,

不然,那種,自己每天誦經修法,召請佛菩薩本尊,卻不供養 !! 佛菩薩聖眾,都從遠方來,自己召請聖眾來居然不供養 !! 還在求他自己的事! 真是豈有此理!! 如此之人!! 慳吝貪婪.

不然,即使獻供養,都是有企圖的 ! 做什麼事,不是單純的發於"有情",那種情深意濃之人,是敦厚之人.  而發於"企圖心"每個起心動念,都是有目的的,這種人是奸巧之人.

就像是發於深情的去唱誦 "空行母之歌",而不是因為要唱所以唱. 

發於深情去獻供,而非因為獻供可以獲得什麼好事.

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,因為"重情重義"故. 而非"奸巧好利"故!  成就大小,也是從此處有所差異.

 

那種"情深意濃之人",通常都是被佛菩薩上選之人! 因為他非常有情,故能被帶入淨土中. 這份情深意濃不變的心,佔被選上的75%.  

就像你從我此處聽法多年,對我卻一絲感情都沒有,略微一句話就得罪你,如此之人,是謂薄恩寡義無情之人. 既然無情,何以要繼續來? 所以,是感覺法能讓你得利,而情,卻薄如絲.還是河過了橋拆掉?

既然無情就不再來才屬合理. 何以要身心不一? 茅頓異常? 如此實不厚道!?   

 

口口聲聲要去淨土,成就,結果,薄情無恩,這樣的人,其實是非常難去淨土. 因為誠如上述,佛母開示過,情深意重佔75%,其它的是2.5%,0.5%..等. (我有空再說) 

學再多,灌再多頂,拿起儀軌狂修,那樣都不重要,一個薄情薄義之人,修再多都無用.

情深意重忠心的男人,情義深重敦厚的女人,是上選之人!

 

那些學 "空空"之人,就說:供養不供養,等同視之. 問:誰在供養 ! 如此無情之人!!

如此之人,都是著空魔之人,後入魔道. 入魔道後,又到通靈人處,講"空空之理".  

 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3. 得不到理解,而不慍怒,這是君子.

人與人之間,就很難彼此理解了,因為可能差距太大 !

色魂族別不同差距大.

不同方向來之人,差距大.

上中下位,差距大.

人品分十二種. 上上.上中.上下.中上.中中.中下.下上.下中.下下.這樣有九種.

還有最勝上,下劣,最下劣.

 

將一個上中品人,和一個下品人放在一起,會怎樣你可知? 就是彼此不順心! 上中人會往下掉到中,而下品人往上提到中,無法提到上.

東方部人和寶部之人,心性不同.不同部之人不相合.

所以,佛言:六和敬. 彼此忍讓.尊重.包容!

最好是和心性相合者在一起,那樣的話,成就能提高!

故,無法理解,就是不蘊怒,了解這種狀況,學習忍耐,稱之為君子.

 

這是一種學習 "貼心,窩心",世俗講"感心",雖然不太喜歡對方,因為差異太大,但仍願意"貼心"不蘊怒,就是"心胸寬大"的表現,學習心胸開擴能容納他人.

這樣的人,通常是貼心之人,能體諒他人,仍願意包容他人. 這也是學菩提心之前題.

曾經有人來問我,要我跟他學那種法,我說不要,他就將衛生紙丟我臉,哼一聲,輕視鄙視我,轉身離去,老死不往來. 如此蘊怒我.  我並無後悔,因為我自己現在,已經走出一片真正的天. 但我並不蘊怒他.對方卻蘊怒鄙視藏覆於心至今日.

 

 

小龍女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龍女(妙音)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3) 人氣()